学生作品

行走在寂寞间 ——读《文化苦旅》有感

2020-02-23 19:58:39 风云 117

行走在寂寞间

               ——读《文化苦旅》有感

付俊

    读完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我很想写下些什么,却又难以言状,只是觉得淡淡的哀愁与寂寞萦绕在心中挥之不去,难以平静。

从黄沙滚滚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古镇,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足迹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中百感交集,而最终只汇成一个“苦”字。历史上叙说羁旅之苦的作品不少,然而加上“文化”二字,却令人觉各显神通苦涩的味道浓得要化不开了。

那个令人愤慨的王道士让我的印象最深,黄泥砖的道士塔原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洞穴,那道士塔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的“宠”,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用在阿谀奉承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抹黑,更糟的是:外国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画地运出国境,而王道士与外国人的寒暄,令人伤心欲绝。余秋雨老师之苦,皆因有着中国古代文人忧国忧民式的文化自觉,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赫然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却无能为力,也就难以自抑地揪心揪肺了。

正因为我们出生的年代比余秋雨老师要幸福的多,没有亲眼目睹种种擦肩而过的辛酸与血泪,也就没有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味萦绕心头。然而余秋雨老师笔下一幕幕清晰可见的中国式文化悲剧,已经令我的心也不自觉地随着惆怅,陷入深深的寂寞,经久不散,也许余秋雨老师得知我们肆意欣赏着他们的“苦”,却不能为之同苦,恐怕心中的“苦”会更甚吧!

也许许多历史世界的专家学者曾经不留情面地指出过余秋雨老师作品中与史实不符的种种纰漏,但是无妨,文学不同于历史学,毕竟余秋雨老师酝酿的“苦酒”传出了令人心醉的香味,不仅仅是向读者,向文化,更是向着广大的中国人民,这样就足够了,不是吗?

作为一位现代青少年的我就这样追随着余秋雨老师的足迹,在寂寞间行走着,徘徊着,最后旅途到了终点站,只剩下“这里真安静”的孤独了。

 

 


首页
校园新闻
教师园地
联系